今年9月,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贵州省总工会“匠心致远 向新黔行”展区,铜仁思南供电局杨叶奎工匠创新工作室研发的“电力营销一体化装表接电多功能自主培训屏柜”等创新成果亮眼展出,生动展现了我市产业工人的创新实力。这些填补行业空白的成果,背后离不开团队带头人杨叶奎的坚守。
“干一行爱一行、干一行精一行,能为电力事业多解决一个难题,就是我的初心。”铜仁思南供电局配网综合服务班高级工程师、高级技师杨叶奎如是说。正是这份初心,让他和团队先后获铜仁市总工会“杨叶奎工匠创新工作室”、贵州省总工会“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等称号,更催生出一项项“破圈”的创新成果。
1992年,满怀热忱的杨叶奎踏入电网行业。从电力生产运维、发电值班检修到营销计量服务,他始终以饱满干劲深耕岗位,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到极致,主动钻研业务知识,全力攻克工作中的“痛点难点”。
“遇到发电机缺陷、线路设备故障时,我总想创造一些工具来更快地解决问题,提升效率,也能减少基层员工高危作业的安全隐患。这种成就感让我爱上了技术创新。”杨叶奎回忆,正是这份对岗位的热爱与责任,为他开启发明创造积累了扎实基层经验。
杨叶奎带领团队聚焦电力行业实际需求,攻克技术难题。“一体化装表接电多功能屏柜”体积仅0.5立方米,成功攻克传统集中培训“投入大、成本高、设备缺”的痛点,填补国内空白并获5项发明专利,为电网安全运行与基层员工技能提升提供“硬核支撑”。
“此前,基层班组、供电所员工需脱产到固定场地参加集中培训,存在成本高、耗时久、覆盖面窄的难题。”杨叶奎介绍,电力系统一体化多功能自主培训平台涵盖装表接电、计量运维、供电检查等全流程培训功能,具备科学取线、灵活自主培训等优势,推动集中培训向自主培训转变。目前,该成果已进入南方电网南网商城,面向全网五省区推广销售,助力“能耗双控”落地。
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领域,杨叶奎的创新同样精准发力。另一项突破性成果“配电变压器多功能罐式油位器”,集成储油、防喷油、防受潮、油位监测、压力释放等多重功能,从源头守护电网安全,有效杜绝配电变压器内部故障,为电网稳定运行筑牢防线。
33年职业生涯中,无论身处何种岗位,杨叶奎都将工作做到极致。截至目前,他已斩获国家专利42项,发表技术论文30余篇,研发原创性职工技术成果16项,荣获国家及省部级技术创新成果奖80余项,覆盖营销计量、配网、变电、安全工器具等领域,多项成果在南网商城推广应用。其带领的工作室连续6年获评贵州电网公司优秀创新工作室,个人先后获南方电网公司“南网工匠”、贵州省第三届“电力工匠”、第五届“十大杰出青年”、铜仁工匠等40多项荣誉。
“集体的智慧才是长河流水,只有做好传承,企业与个人才能同频共振。”作为贵州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,杨叶奎在技术创新的同时,始终将“传帮带”视为己任,全力培育电力行业年轻技能人才。
每年,他都会牵头组织技能培训,面向青年员工、创新技术爱好者、技术骨干开展理论授课与实操教学,覆盖思南、德江、石阡等多个县。他将技术经验与创新思路倾囊相授,累计培训各类员工4000多人次,授课2000多课时,还通过网络、电话等方式为系统内员工解答疑难技术问题300余人次。在他的悉心指导下,五年间有14名思南供电局员工逐步成长为电力行业技术技能专家,为电网事业注入鲜活人才力量。
“跟随杨专家参与创新项目,我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质的提升,现在特别期待能参与更多研发工作。”思南供电局教培专责鲁力说。曾从事行政工作的组织专责周成源,在加入工作室后也收获显著:“杨专家常说‘创新要严谨、细心更要胆大’,跟着他参加创新比赛,我的基础技能和思维方式都得到了很大锻炼。”
“国家重视高技能人才,市里和企业为我们搭建了政策支持、平台保障、荣誉激励的全方位成长体系,我们基层员工才有底气专心搞创新。”谈及个人成长,杨叶奎深有感触,“参与各地交流活动,看到同行们的创新成果展示,既震撼又深受启发,扩展了创新维度,让我更有动力钻研技术。”
“荣誉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”如今,已年过五旬的杨叶奎依旧保持着对电力事业的热忱,加班研发对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。“干到老学到老,能多攻克一个难点、多培养一个人才,我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。”他表示,未来将继续扎根基层,聚焦电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,研发更多实用创新成果,同时做好技能传承,为铜仁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、为技能强国建设增添更多动能。
33年来,杨叶奎扎根电力基层一线,以匠心攻克技术难关、用创新填补行业空白,在平凡岗位上书写新时代电力工匠的不凡答卷。作为铜仁市高技能人才典范,他以坚守诠释劳模精神,通过“传帮带”培育技能新人,带动更多电力人投身技术创新与技能提升,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以匠心筑梦、以创新赋能,为行业发展与地方建设贡献工匠力量。











